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安全防范
    【反电诈在行动】开学季,防诈骗!我市已有一个班级群被骗
    时间:2022-02-26 19:37来源:作者:点击:

     

    【真实案例】2022年2月19日,海城某小学家长报案称,孩子班级微信群内有骗子冒充其身份,向群里的家长收取学习资料和练习题等费用,有19位家长被骗,共计8644元。警方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中。

    警方提醒

    目前,学校陆续开学。每年开学季,都有一些不法分子实施的诈骗事件在学生及家长中发生,针对学生及家长群体主要有以下诈骗手段:

    骗术一:缴费诈骗

    骗子在班级家长群里使用班主任的头像、昵称,冒充班主任老师,发布虚假的缴费信息,引诱家长和学生转账。例如 " 您好!我是孩子的班主任 X 老师,请将书本费、资料费共计200元打入学校财务账户:xxxxxxx,户名:xx。"

    骗术二: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

    骗子在社交平台、游戏社区等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低价销售游戏币等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的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然后骗子用"注册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诱导其付钱,最后将受害人拉黑。

    骗术三:“做任务赚佣金”诈骗(也称刷单诈骗)

    骗子通过网页、论坛、社交软件广泛发布兼职广告,号称"足不出户、日赚千元",诱骗同学们到网络平台上购买特定物品刷单,承诺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报酬一并返还。一开始都会给一点小利骗取被害人信任,然而受害人一旦进行大额投入,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不返钱。

    骗术四:冒充客服诈骗

    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工作人员给同学们打电话,说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购物信息、个人信息,谎称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进行退款赔偿。然后引诱同学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中填入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卡内钱款转走。

    骗术五:冒充熟人诈骗

    骗子盗取学生微信号、QQ号后,冒充学生本人向学生的亲戚、朋友借款,或者以学生发生交通事故、得病等为由,要求学生亲戚、朋友转钱。

    骗术六:注销校园贷诈骗

    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学生,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学生,诈骗犯罪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

    学生群体防范要点

    1.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加入陌生群组。

    2.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或是点击未知链接。

    3.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与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验证码,以及任何密码等。

    4.不要轻信网上不正规的兼职,特别是酬劳比正常市场高出许多的兼职,所有要求交定金的工作要三思而后行。

    5.不要轻信所谓的"官方",所有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执法部门绝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

    6.对于各种“网络投票”“网络活动”“公益活动”需要额外交费或填写大量个人身份信息的网页链接要提高警惕,可向学校或警方(拨打96110)证实。

    家长群体防范要点

    1.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其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

    2.控制孩子的压岁钱或者零花钱的随意支出,建议帮孩子存定期或者限定流水金额。

    3.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查看社交及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

    4.给孩子的微信设置转账24 小时到账,如若不幸被骗,有充足时间止付。

    5.警惕以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为由头的诈骗活动,对于不明来历的群体活动要有质疑的态度,并及时向官方求证。

    如果您不确定自己是否正在遭遇诈骗,请拨打鞍山反诈中心咨询电话:96110,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随时查看最新的诈骗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