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部门动态
    【鞍警“童”行】无诈“六一”,反诈“童”行
    时间:2023-06-01 08:15来源:鞍山市公安局作者:点击:

    六一儿童节,鞍山市公安局刑侦局反诈中心梳理针对我市儿童和家长的典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给全市小朋友们及家长提个醒!牢记这“六个一”。


    一提到红包返利就是诈骗

    1.png

    2023年3月,家住立山区的学生小崔在家使用手机上网时,被拉入所谓的“红包返利群”。该群聊中发布“发100元红包,返你500元”等不同金额的虚假高额返现信息,聊天群内的“托儿”也纷纷展示自己成功收到返利的截图。于是小崔信以为真,开始向群里打款。而群主以“手续费”、“转账费”、“最后一次转账”等说辞为幌子,哄骗小崔一次次地向群里打款,甚至诱导小崔用家长的手机继续打款,但却迟迟不见返利。当小崔花光了家长手机里的积蓄再次向群主索要返利、并要求退款时,则发现被对方拉黑,共计被骗11200余元。


    一提到免费赠送保持冷静

    2.jpg

    2023年5月,家住台安县小学学生潘某刷抖音短视频时看见一个免费赠送“迷你世界”皮肤的消息,于是潘某加对方QQ好友,对方给潘某发来多张二维码,并诱导潘某通过使用其母亲的手机微信扫描了对方的二维码,扫码后其母亲微信账户上7300余元被转走。


    一提到解除“防沉迷”功能千万小心

    3.jpg

    2023年1月,家住铁东区的小学生小敏在家拿妈妈的手机刷视频的时候看到一则信息:“点击链接可以解除某游戏防沉迷功能。”小敏点击链接后被拉进了一个QQ群,添加了一名“客服”。对方得知小敏今年12岁后,称需要使用监护人的手机才可以办理相关手续。随后对方指引小敏下载某会议APP并通过屏幕共享功能替小敏操作。在对方的操作下,小敏妈妈的账户里少了50000多元,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一提到培训班优惠当心陷阱

    4.jpg

    2023年2月,家住海城市的小学生小红的妈妈在上网时,看到某品牌培训机构广告后加入培训微信群,一自称该培训机构的“老师”宣传现在网上充值报名有优惠活动,几十元学费可以上十多节课,小红妈妈立即将学费转给该“老师”,“老师”收了钱后却说小红妈妈的报名账号因操作不当被冻结了,需要充值1000元解冻。该“老师”让小红加他的QQ,并下载一个APP,随后,小红妈妈在该“老师”的诱导下,对自己的微信钱包、支付宝进行操作,共计被骗9000余元。


    一提到孩子“出意外”立即核实

    640.jpg

    家住岫岩县的市民孙女士接到了一通电话,让她吓了一跳。“你是××家长吗?我是你孩子×××学校的老师,孩子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了,现在往县医院送呢,抓紧到医院来。”没等孙女士回过神儿来,对方说孩子情况很危急,现在必须马上手术,随后一旁的一位自称医院大夫的人接过电话,讲述了孩子目前的危急情况,说为了抢时间要先交20000元手术费。有了“医生”的证词,孙女士一下子慌了神儿,随后对方发来一个银行账号,孙女士马上将钱转到这个账号上。之后该“老师”的电话再也联系不上了。


    一旦遭遇上述情况立即报警

    如遇电信网络诈骗,立即拨打110报警或拨打96110咨询。

    640.gif

    1.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免费礼品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2.及时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给手机增设“反诈防火墙”;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上的官方政务号,了解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掌握反诈防骗知识。

    3.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4.要教育孩子,多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或者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及时报案。